扎实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和谐校园的稳定器。贵州大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坚持以主导价值引领学校,以科学理论指引方向,以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崇高精神鼓舞斗志,以优秀道德培育风尚。
学校认真贯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方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不断推进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积极引导师生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学校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和谐校园构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学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广大师生员工,通过优秀人物评选活动、讲座报告、征文、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把荣辱观教育贯穿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引导师生员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为依托,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党的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学习宣传和研究活动,推进理论创新,涌现出了一大批观点新、应用性强的理论成果,为全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校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开辟了“青春、启迪”、“学生工作在线”、“研究生思政网”、“网络党校”等多个专题网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网络党校”开通后,党员通过互联网参加组织生活、开展党员民主评议等活动,创全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之先。
努力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和谐文化建设与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学校科学精神的具体凝聚,是师生员工精神文明的高级形式。贵州大学自1902年创建以来,历代贵大人始终坚持以立足贵州、面向全国、服务地方为己任,形成了“坚毅笃实、明德至善、砺能致远、博学笃行”的办学传统,铸就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大学精神。2004年8月新贵州大学组建后,凝练了“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激励广大师生员工锲而不舍、自强不息,努力承载贵州高等教育发展重任。
学校注重对百余年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让它们重新焕发光彩。建设中国文化书院、校史馆,编写《贵州大学校史》,使之成为研究、宣传学校历史文化的重要文化资源;重视名师和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精神中的积极作用,激励在校学子立志成才,报效祖国。2007年9月,学校隆重举办了105年校庆,追溯百年贵大历史文脉,共谋未来贵大发展。成立贵州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走进十一五建设新贵大》、《我与贵州大学》、《师德师风映杏坛》系列图书,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了校园文化。
校风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着一所高校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近年来,贵州大学开展了“讲正气、树新风、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以党风带校风,以党建促发展;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和网络评教活动,激励教师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争名师;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实施“西部计划”、“春晖工程”等措施,推进学风建设。党风、教风、学风建设促进了校风建设,形成了贵大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文明向上的优良校风。
全面优化育人环境
创建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高品位、高层次的文化氛围,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贵州大学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开展明校训、唱校歌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新建“中国文化书院”,传承、弘扬大学的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价值;新建了校史馆,对学生进行百年老校办学传统教育;创建了自然博物馆,让学生感悟自然科学的魅力。校园内人文景观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师生在内涵丰富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启迪和熏陶。学校因此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级党组织引导师生员工把“创文明校园、创文明单位、做文明师生、热爱新贵大,建设新贵大”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扩展深入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树立了“校兴我
兴、校荣我荣”和“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追求卓越”的思想观念,形成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力地推进了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与发展。2005年学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最高奖。
作为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的试点学校,学校以“校园科技文化节”为龙头,以各级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依托,广泛开展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活动。目前,贵州大学各类学生社团达104个,涵盖文学、科技、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成为学校主体性德育实践的有效载体之一。近三年来,贵州大学学生获国家级各类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奖项达644项,省(部)级奖项208项,《黔力源矿业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获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学校还通过举办国际国内学术论坛、名师大讲坛等活动,让学生们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学术大餐”,近距离领略大师风采。学校先后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人文素质教育创新实验区”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作者系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