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委员会 我院2022年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

发布者:校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22-11-28浏览次数:951

 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是贯穿今年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主线,学院发展要紧扣主线,夯实基础、突破难点、做出贡献。学院总体工作思路是:继续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迎难而上,以创建一流特色高职院校为目标,坚持“四深三仓”办学思路,按照“十四五”规划指引,聚焦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聚力高水平院校建设任务,以“三个高于”的标准确立发展指标和年度项目成果目标,强化目标管理,深化机制创新,凝聚师生力量,提升发展速度,以“学生有好发展、教师有好成果、学校有好成就”的实际工作成效,服务“太仓速度”,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突出政治引领,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

(一)进一步强化党的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用理论指导学院高质量发展。理论学习要面向实践、针对问题、解决困惑、提升能力。一是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进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解题化”、中层干部教育“主题化”、组织生活内容“议题化”和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化”。二是推进新思想学习走向深入,专家进校园、名师进课堂、读本进头脑。三是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深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以及省市党代会精神研究,努力推进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实践转化。重点任务是: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学习教育要求:1.做好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2.改进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要求,力求解难题;3.开展中层干部“学思践悟、正风明纪”主题教育,力求转作风;4.提升组织生活会质量,力求聚力量;5.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力争扬正气;6.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学习,邀请专家学者进校园,继续办好“健雄大讲堂”;7.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课堂,聘请名师上好思政课,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8.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力争入选“江苏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9.聚焦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打造符合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高水平社科研究基地。理论学习要出成效、出成果、出成绩。

(二)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完善学院党建工作体系。发挥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责任,落实教职工党支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党支部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党群工作和统战工作,凝心聚力。党的领导要建体系、建队伍、建机制。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尽快配齐学校领导班子,抓好班子建设。二是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完善二级院系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落实党总支的政治责任。三是发挥教工支部作用,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形成战斗堡垒。四是建设好学生支部,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发挥引领作用。五是完善党群工作和统战工作领导机制。重点任务是:对标全国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对表全省高校三级党组织“强基创优”建设计划:1.积极争取配全领导班子,筹备学院第一次党代会;2.开展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走入“双高”院校开展学习活动;3.改进院系负责人绩效考核办法,打造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4.加快青年干部培养和中层干部交流任职,优化中层干部结构;5.落实“双带头人”制度,推进“党建+业务”融合工程,打造国家级和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6.强化学生党支部和共青团组织引领作用,开展“领航学生成才竞赛”;7.加强“吴健雄陈列馆”的省同心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建设党群和党派活动室,凝聚党内外战斗力量;8.召开妇女代表大会,成立学院妇联。力争党建工作在全省高职院校能形成一定影响力。

(三)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不断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认识,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中心环节,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养时代新人,抒写伟大时代,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宣传思想引领要有形有行、有声有色、有情有义,意识形态工作要深扎根、明举措、抓重点。一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力量,打造核心团队,建立通讯员制度。二是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宣传阵地,打造“可见可听”的校园。三是整合学校新媒体力量,开启校园融媒体建设。四是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提升学校影响力。五是抓好重大纪念活动,打造经典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六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重点任务是:1.建设喜马拉雅录播厅和有声图书馆,打造“互联网+”有声校园,启动校园融媒体中心建设;2.做好“双元制教育特色”的江苏教育频道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专题宣传;3.举办好吴健雄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以吴健雄先生为题材创作新话剧,打造校园经典文化育人品牌;4.完成古陶瓷艺术馆一期建设;5.完善意识形态责任制和管控体系;6.加强教材管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审定;7.召开学院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力争宣传思想工作在全省高职院校进入第一方阵,在太仓各类信息与宣传积分排名中位置靠前。

(四)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的主基调,推动学院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压实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推进纪律监督、巡察监督和审计监督联动,为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从严治党要紧抓思想教育、关键环节监督和关键问题查处,全面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一是强化思想教育,开展纪律建设主题教育,筑牢党员干部纪律意识。二是强化巡察监督、巡审联动,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检查,紧盯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三是强化对重点工作项目督查督办,促进工作作风转变。重点任务是:1.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落实“一岗双责”,列出各部门各岗位廉政风险点清单;2.继续做好校内第二、三轮巡察工作,强化首轮巡察整改落实,做好“后半篇文章”;3.结合中层干部离任审计,推动纪审联动;4.2021年专项审计工作发现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改;5.继续完善内控体系流程建设,重点完善经济活动运营流程;6.继续做好重点项目的督查督办,建立通报表扬与批评机制;7.加强对招标采购和基建工程过程监督;8.健全学院纪委班子,加强纪检队伍建设;9.组织开展干部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推动作风转变。确保全年党员干部无新增违法违纪违规事件发生,干部作风显著转变,干部民主测评优秀率显著提升。

二、紧盯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的内涵质量

(一)进一步加快专业发展步伐。坚持立足太仓、面向长三角,推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坚持服务产业创新、面向经济主战场,精准定位、品牌发展,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社会培训相结合。专业建设要面向市场需求、面向新兴产业、面向同行竞争错位发展,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形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集群创新态势。一是整体谋划“十四五”专业设置,每个专业群要有面向产业发展前沿的新兴专业,抢出未来发展的领先优势。二是建立专业建设分级机制,优先智能制造和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群打造专业品牌,确立其他领域2-3个品牌或特色专业。三是服务太仓航空产业发展需求,面向航空航天产业领域开辟新专业和新方向。四是推进专业建设与产业行业标准化工作结合,推动专业交叉融合发展,抢占专业服务产业的制高点。五是以现有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为主体,积极试点职业教育本科专业。重点任务是:1.完成“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二级学院规划和各专业建设规划;2.积极筹办面向新兴产业和产业新热点的专业,停办招生就业“两不旺”专业;3.推进两个省级重点专业群建设,并完成验收任务;4.制订2-3个品牌专业或特色专业建设方案,并启动建设;5.筹建航空航天学院,完成市场调研和初步建设规划;6.推进标准化技术1+X证书的推广,提升专业服务产业标准化的能力;7.联合合作本科院校,深化合作培养本科项目的教学改革,探索长周期培养技术人才的新模式。力争专业的特色亮点充分巩固,专业品牌和影响力初步形成。

(二)进一步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让更多学生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建设分层分类培养体系。人才培养高地建设要对标教育部“提质培优计划”和省高水平学校建设任务指标,紧抓人才培养的教学要素质量建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是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系统化改造一个专业、一门课程和系列案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二是逐步建立分层分类培养体系,按照“技术技能专长型、技术技能创新型和技术技能服务型” 的分类培养目标研制人才培养方案,以技术技能专长型人才培养为突破,改革人才培养体系。三是深入实施“双元制”学徒项目,完善双元制学徒项目的人才培养体系,扩大学徒培养规模。四是深化“三教”改革,加快教学团队、课程与教材、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以团队建设为核心立项资助若干课程、教材和教改研究课题。五是积极参加各类教师教学竞赛,“以赛代培”,分类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六是完善学生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培养学生一技之长。重点任务是:1.加强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打造思想政治教学创新团队,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和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力争入选省级国家级建设名单,力争再次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竞赛奖;2.制订课程思政建设计划,立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力争入选市级省级国家级建设名单;3.制订课程建设规划,分类分批推进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力争全额入选省重点教材、在线精品课程和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并做好后续申报储备;4.以“课堂革命”为核心,立项校级教改课题,推进教学、学习与考试改革,力争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5.以教学成果打造为核心,加强教学研究项目资助,力争立项省部级教改课题;6.完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和教学能力大赛机制,将课程、教材、教改项目和教学能力大赛融合,力争入选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力争获得省级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2项,力争获得第二届省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7.完善学生技能竞赛机制,建立竞赛学生梯队和教师团队,力争获得省级技能竞赛团体前20,力争获国家技能竞赛一等奖;8.强化毕业设计工作,做实抽检、做靓评优,力争获省毕业设计评优一等奖;9.明确中德双元制学院的职责任务,完善“双元制”学徒项目培养体系,建立学徒培养注册制度,实施专项培养和专项管理,更多获得市对德合作资金支持;10.完善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建立职业技能证书清单,完善学分认定和奖励办法,推进“1+X”证书实施,完善“岗课赛证”培养体系;11.积极稳妥做好现在职业教育体系项目的申报、建设和管理,保持高职本科联合培养项目的稳定,提升中高职分段培养项目的质量。力争各类教学内涵建设省级项目“不丢项”“争第一”,力争国家级项目有所突破。

(三)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产教融合型实验实训基地。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围绕职业技能训练强化教学条件改善,培养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实验、实训、实习三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面向行业企业和教学需求,聚力职业岗位实践能力和技能训练核心任务,集中资金、突出重点、优先建设。适度安排基础条件的“补短板”建设。一是要充分根据专业建设规划,明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十四五”中长期规划。二是要集中资金,优先重点专业群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三是要对标国家和省的要求,将信息化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融合,打造虚实结合实训基地。四是要保证基础技能训练条件。重点任务是:1.加强校企合作,完成智能制造中心建设;2.优化整合资源,完成省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3.继续推进生物医药省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并筹建新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力争入选新的省级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4.择优投入,开展“技能竞赛训练坊”建设;5.强化特色,建设古瓷器实习基地;6.注重基础,加强论证,建好项目库和储备库,分步改善基础实训条件;7.统筹资源,做好实验实训场所布局调整;8.促进教学与信息化融合,完成多媒体教室智慧化改造;9.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实现实习就业基地一体化;10.拓展实训基地功能,新增1个省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11.优化实训管理,完善耗材管理机制,加强实训教师和实训场所管理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教学基本条件改善要联合校企共同共建,吸引企业投入,力争让师生获得感显著提升。

(四)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合作与国际交流。有序推进教育教学的对外开放,贯彻“在地国际化”工作理念,拓展“国际化+”工作思路,提升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水平。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对德合作为重点,瞄准高质量发展指标,深化合作办学和合作项目。一是加强对德合作的中外合作办学。二是积极推进留学生招生。三是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四是伴随中国企业和德国企业“走出去”培养技能人才。五是推进教师海外研修工作。六是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与对话,筹办中德职业院校交流与对话论坛。重点任务是:1.继续推进与亿迈齿轮(太仓)有限公司等在太德企联合招收德国学徒制留学生项目,力争留学生来华;2.推进与德国比勒费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办学项目;3.顺利完成首个海外专家聘用,并进一步建立海外引才机制;4.加快推进与德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合作,力争引入合作项目;5.加强与德国海外工商行会合作(AHK),努力形成新的合作格局;6.推进与德资企业共建海外培训中心;7.继续加强与意大利、法国等高校等文化交流活动;8.承担好江苏德国高职教育合作联盟秘书单位职责,成为江苏高职对德合作的领头羊。国际合作与交流要力争深入到每个学院与专业,力争成为高职对德合作的窗口单位。

三、深化产教融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质效

(一)进一步健全产教融合体系。深入推进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构建政行企校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办学体系,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局面。产教融合体系建设要以合作载体和合作项目为核心,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权、明确成效,形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有效载体。一是对接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合作培养人才。二是要对接产业发展,建设创新载体和技术服务载体,协同创新。三是要对接地方需求,共建培训基地,服务地方人力资源需求。重点任务是:1.推进“五个一对接”工程,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和各层面的合作目标任务,建立责任与考核体系;2.全面梳理现有校企合作载体和项目,建立有效合作载体和项目动态管理库;3.加快全国AHK职教集团实体化运行工作,力争建成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4.积极推动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和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建设,争取1个产教联合体系入选“苏锡常职教改革发展”项目;5.积极筹备苏州生物医药职教集团,并积极牵头成立更广泛区域的生物医药职教合作团体;6.加强龙头企业合作,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2个;7.推动各类校企合作载体和项目建设,力争有效合作载体数量增长30%,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贡献度方面考核合作载体的运行情况,力争获得政府产教融合政策资助;8.按照教育新规定规范实习管理,加强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实现实习就业基地一体化管理,力争实习就业基地数达到300家以上;9.积极参与各类行业组织、省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工作,做好省机电行指委产教融合部工作,积极在全国物流行业协会中发挥作用。产教融合载体和项目建设力争获得省级以上立项,获得地方和行业企业资金投入。

(二)进一步增强科技服务产业能力。紧紧围绕“四个面向”,突出高职院校面向经济主战场的科研工作导向,重塑学校科研工作和科技服务体系。科技能力提升要以产学研合作为导向,搭平台、建团队、引资源、抓项目、出成果,要以高层次人才引领为重点,重点培育与面上提升相结合,探索建立适合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科研方向和科研队伍。一是要优化科技创新的支撑政策,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和服务的团队,发挥科技创新人才的引领作用。二是要强化应用性研究的导向,注重科研成果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科技服务社会能力。三是要加强多边双边技术协作,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四是要加强科研工作考核,分层分类引导教师增强科研意识、明确科研方向、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五是要注重科研育人,建立科技成果向人才培养转移机制,孵化出更多更好的学生科技创新成果。重点任务是:1.落实科技“三十条”,全面梳理科研政策,解决阻碍、制约科技创新的“痛点”,形成激励新机制;2.精准定位联合研究院的职能,明确目标任务,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努力再创新的大学科技园和省级国家级众创空间;3.支持重点专业群的科技平台建设,建立科技平台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力争再获省级科技平台;4.制订科技协同政策,柔性引才、协同创新,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力争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5.创新教师科研考核制度,改革职称科研工作考核办法,评选“科研先进”,试点对“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实施科研“蜗牛奖”鞭策政策;6.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推动科研成果进教材,带动毕业设计和学生创新创业,着手出台学生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科技工作要力争在科技项目、成果、到账经费等方面实现再突破。

(三)进一步提升双元制教育服务能力。紧紧围绕探索中国特色双元制院校的特色办学方向,完善双元制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双元制办学制度,拓展双元制教育覆盖面,扩大双元制办学规模,研究双元制教育本土化问题,推广和示范双元制教育,创新中国特色双元制教育的实践路径和理论认识。双元制教育要从服务德资企业向服务中国企业延伸,要从制造类专业向其他专业拓展,要从双元制学徒项目为主向双元制培养体系建立发展,要从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和培训并重拓展。一是确立中德双元制学院作为探索和深化双元制办学改革的试点职责,明确改革实施方案和任务。二是拓展双元制教育实施的专业,以双元制学徒项目为核心推动培养体系建设。三是推进双元制教育综合性园区建设。四是加强双元制的示范与推广,推进双元制标准的开发。重点任务是:1.出台深化双元制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化合力、制度等要素保障,建立推动双元制项目的制度体系;2.制订双元制职业教育地方标准,形成系统的双元制项目解决方案,将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创新成果转化为可借鉴可复制的实践样板;3.推进“长三角中德双元制国际教育园”一期建设,组建管理运营团队,集聚各类双元制教育机构和资源;4.依托全国AHK德国双元制职教联盟和AHK德国双元制职教示范推广基地等平台,开展双元人才培养体系开发与设计、师资资质认证、质量检测与评价等方面对外指导与培训工作,深度推广学院的双元制办学特色和成果;5.新增契合产业发展的工业商务、生物实验、化学实验和信息技术等“双元制”人才培养专业4个,提升与德国AHKIHKHWK等机构合作的“双元制”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受益面。双元制教育要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面建立双元制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基础。

(四)进一步扩大技能培训和社会教育规模。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发挥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源开发功能,扩大技能培训规模,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培训与社会教育工作要扩大规模、增强效益、提升质量。一是稳定成人学历教育规模;二是拓展培训项目,规范培训管理;三是提升培训综合效益;四是助力产业园区人力资源需求;五是承接各类社会服务工作,集聚太仓各类技能培训基地,形成技能培训综合体,探索双元制培训。重点任务是:1.落实教育部关于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完善成人学历教育和培训的管理,成人学历教育人数控制在3300人左右;2.完善技能培训激励机制,加强培训绩效考核,提升办学效益;3.拓展培训规模,年培训量达16000人次,培训服务收入达630万元;4.办好沪太工匠学院,服务太仓劳模工匠培养;5.积极联系苏州、太仓相关部门,做好地方培训服务;6.以双元制教育、标准化教育和知识产权教育为重点,建立品牌培训基地;7.继续做好省安全生产培训示范职业院校、太仓市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力争引入江苏省特种作业太仓考点;8.积极筹建太仓市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与考试中心。培训与社会教育要理顺管理、夯实基础、融入日常办学工作,形成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态势。

四、强化德树人,全面服务学生成长与成才

(一)进一步打造思政教育工作特色。坚持立德为先,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完善“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思政教育工作要健全体系、明确项目、点面结合、形成特色。一是强化全员育人理念,推动“三全育人”和“十大育人体系”建设。二是明确健雄学院培养“新时代产业技术工人”的育人特色,围绕特色目标设计育人方案。三是要落实具体的育人项目和活动,形成系列、持续教育影响力。四是要重点教育与全面教育相结合,守住底线、突出亮点。五是要建立思政教育工作考评制度,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的实施。重点任务是:1.研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推动十大育人体系建设;2.建设新时代产业工人培育研究中心,研究新时代产业技术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意义、方法、途径,转变育人理念和思想;3.深化融合式思政教学改革,开展“沉浸式”思政课堂研究,建设大学生实景课堂,打造省级以上思政改革案例;4.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建设项目,力争入选省级、国家级精品项目;5.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竞赛,力争在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中取得好成绩;6.充分发挥党团、工会组织和学生会、社团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青春百年路 永远跟党走”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7.抓住新生入学、学生毕业和重大纪念活动,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对学生产生持续的思想震撼力和影响力。思政教育工作要完成“三全育人”和“十大育人体系”建设,积极申报“三全育人”示范校。

(二)进一步强化服务学生成才能力。坚持树人为本,着力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推进“五育并举”,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一技之长的新时代产业急需技术技能人才。育人工作要紧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以激励竞争为机制,激发出学生成长成才活力。一是围绕职业生涯发展,加强励志教育,激励学生成才。二是一体化设计阵地、活动和奖励体系,建立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系,引导学生成才。三是组织开展好学生活动和项目,在成长成才的实践活动中育人,培养学生成才。四是加强成才阵地建设,分层分类立项建立学生成才孵化培育基地,支撑学生成才。五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保障学生成长成才。重点任务是:1.开展学生励志讲堂,邀请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优秀校友走进校园,激励学生立志奋发有为;2.抓好学生社团建设,开展系列学生特长、专长竞赛活动,激发学生活力;3.完善学生荣誉表彰体系,积极推动各类优秀人才涌现,力争入选省级年度优秀大学生;4.组织好学生创新活动,力争在“挑战杯”活动中成绩取得新突破;5.加强学生创业孵化工作,组织好“互联网+”等创业大赛,力争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6.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力争在全省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中再获好成绩;7.加强学生体育活动开展,形成系列赛事,建设活力校园;8.研制学生劳动实践实施方案,拓展职场和生活实景化劳动教育,将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培育相融合。助力学生成才工作要通过各类学生竞赛和评优评先活动,选拔出一大批德技并修、术有专长的优秀人才。

(三)进一步提升招生就业工作质量。努力做好学生“入口”和“出口”工作,全面提升生源质量,全面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招生工作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生源结构,逐年提升生源质量。一是把握招生制度改革总方向,优化调整招生结构,逐年提升优质生源比例。二是完善年度招生工作方案,规范招生工作过程。三是精心组织招生宣传,鼓励全员参与,拓展优质生源基地,建立全年常态化招生宣传工作机制。就业工作坚持就业质量优先,优化留太政策,逐年提升专业对口率。一是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健全工作队伍,开展就业工作考核。二是深化校地合作,以“乐就太仓”品牌建设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三是多措并举,加大对家庭贫困、残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力度,力争困难毕业生年终就业去向落实率达到100%重点任务是:1.创新招生工作方案,改变旧的激励分配机制,建立新的考核奖励办法;2.探索常态化招生宣传与招生工作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生源基地与生源渠道;3.创新招生宣传方式,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度,力争录取率超91%,报到率超95%,优质生源突破55%4.制订实习就业一体化工作方案,推动实习就业基地建设;5.完善就业工作考核办法,健全就业工作队伍,推动高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90%,年终就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95%招生工作要探索新的招生工作机制、形成新方案;就业工作要继续保持全省前列,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留太率”。

五、加强能力建设,激发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

(一)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优先发展,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和团队。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高素质、高水平、高发展,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专兼相融合,分类评聘,加速培养。一是注重师德,强化政治思想工作,打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师队伍。二是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优先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三是加快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建立优秀教师培养机制。四是加快提升“双师素质”,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五是深化教师评价改革,突出师德、注重实绩,分类评聘分类考核。重点任务是:1.探索建立“学生+同行”兼顾的师德考评办法,评选“年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和“年度最受同行喜爱的教师”;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引进思政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3.继续推进青年博士人才引进,力争引入20名以上博士;4.启动 “健雄卓越教师”培育工程,形成人才分层分类培养梯队,力争全额入选省级以上人才项目;5.改革教师评价办法,实行分类评聘,建立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型职称评聘和考核制度;6.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养,提升兼职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7.着手双元制培训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要力争形成人人有目标、人人争发展的高成长态势。

(二)进一步完善激励鞭策政策。全面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和奖励性绩效两级分配制度改革,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注重人岗匹配,由“职级奖励”向“业绩奖励”转变,突出工作实绩。激励鞭策政策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向教育教学一线倾斜,注重实绩、突出成果、奖励先进、鞭策落后。一是以高校人员总量管理改革为契机,实行分层分类管理,按需设岗、按岗聘任。二是完善岗位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激励鞭策制度。三是改革奖励性绩效工资两级分配办法,以学生数和项目、成果作为划拨绩效的主要依据。四是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改革管理服务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重点任务是:1.开展新一轮“三定”工作,实行分层分类设岗;2.推进第三轮岗位聘期考核和第四轮岗位聘任,实行分层分类考核;3.试点推进学校聘任、学院和部门聘用的人事聘用政策,对“庸懒散”者“缓聘”和“不聘”;4.修订奖励性绩效工资两级分配办法,向一线教育教学岗位倾斜、向高水平高质量业绩倾斜;5.制订高水平成果奖励办法和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强化教师岗的高质量成果导向和管理服务岗的高效益管理导向;6.修订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办法,加大考核奖励力度,提升非在编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鞭策政策要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稳中求进,激发出全体教职工共同谋发展的高昂斗志。

(三)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效益。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的目标考核体系,形成一个动态的指标库、一条清晰的目标链、一本规范的工作标准、一项高效的运行制度、一个有力的创新措施、一张客观的评价列表、一列高质量的奖励清单,推动学校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益变革,确保高水平落实学院“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管理工作力求目标清晰、举措有力、成果显著、效益突出。一是继续完善目标管理,将“十四五”目标向年度分解,将年度目标向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分解。二是继续实行工作任务项目化,完善对项目化工作的管理,加强对项目化工作的督导和评价。三是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逐步建立标准体系,将学院高质量发展目标向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层面延伸,构建“8字型”双螺旋改进与反馈机制。四是继续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完成流程体系建设,实现流程的信息化控制,建立坚实的风险防控制度。五是完善财务预决算管理,对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估。重点任务是:1.继续完善“十四五”规划,编制年度目标分解一览表;2.编制年度工作目标分解表,明确各部门和二级单位的年度目标,建立目标、标准指标库,实施目标管理和考核;3.建立项目化工作管理系统,全面监测工作进程和质量,提升完成效率和效益;4.启动月度亮点工作评比,进一步强化成果导向,营造比学赶超、勇争一流的良好氛围;5.启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开展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和诊断改进信息化系统建设;6完善第二轮制度修订,推进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7.推进内控流程信息化,推进流程制订,尤其是做好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资金安全;8.启动资产清查工作,摸清资产家底,建立资产清查工作机制,实现账、卡、物相符一致;9.推进“银校合作”二期工程,建设财务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预算、决算管理,开展重点项目财务绩效考核;10.推进省综合标准化试点建设。管理工作要转变理念、改进思路、改革制度,建立起适应学校工作的目标管理体系。

(四)进一步凝聚校内校外力量。积极引导和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关心学校,积极投身学校事业的发展,把个人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关心教育,积极参与学校的办学。民主管理要完善制度、建立机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筑牢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一是进一步健全统战工作机制,积极联系各党派教职工,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二是健全教代会和工会工作机制,形成民主管理、群策群力的生动局面;三是加强校友工作,关心校友发展,建立与新时代产业技术工人的紧密联系;四是加强与地方和社会的广泛交流,积极争取办学资源。重点任务是:1.完善党派联系制度,积极邀请太仓市等各党派地方组织来校交流;2.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召开好教代会,落实好教职工的各项提案;3.做好教职工体检工作,逐步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4.健全校友会,建立校友广泛联系;5.探索建立教职工吸引社会办学资源奖励制度。民主管理工作要解决广大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

六、加强办学保障,优化高水平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进一步完善校园建设规划。积极落实“筹办职业教育本科”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对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积极谋划校园建设的拓展和规划建设。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提出校园拓展可行性方案。二是重新规划设计现有校园布局,妥善解决校园的土地和校舍产权问题。三是调整优化学院“十四五”修缮工程计划,做好项目储备论证。四是结合专业建设发展需要,再次优化二级学院的布局调整。重点任务是:1.完成校园二期建设工程(东校区)的土地和校舍产权办理工作;2.高质量完成校园东校区修缮工程;3.妥善处理西校区宿舍楼和实训楼的市财政立项工程的推进;4.完成下一年度财政投资项目设计和储备项目可行性报告;5.加强对校内小型维修工程的论证,优先师生生活和教学,有序保质保量的推进实施;6.研制校园拓展可行性方案,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7.研制现有校园新的布局规划,调整和优化“十四五”校园维修工程计划;8.高水平完成古瓷艺术馆工程建设;9.做好教工食堂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校园规划要长远布局、科学规划、获得支持、确保可行。

(二)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对照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围绕打造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的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学校数字化建设。数字校园建设以“云”建设为核心,优化“云架构”、优先“云学习”、完善“云服务”、实现“云治理”。一是逐步完善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优先数字化教学条件和教学平台、数字化资源建设。三是分期推动管理服务系统的信息化,消除信息孤岛。四是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可视化校园信息化管理体系。重点任务是:1.认真研制数字化校园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2.完成好49间多媒体教室智慧化改造工作;3.加快数字教学资源和科研数据库的建设,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4.完成综合信息门户等级保护2.0测评,完善校园网络安全工作;5.完成数据中心与现有8个业务平台的数据对接,完成信息门户建设;6.启动学校管理信息数据看板系统的建设;7.完成智慧安防和消防系统建设;8.加强学校财务预算、教务、人事等业务系统建设,建成网上办事大厅;9.学院官方网站的整合优化提升工程;10.对现有信息化系统和软件的使用开展使用情况绩效评估、提升使用效率。数字化校园建设要瞄准教书育人、管理服务的关键场景率先数字化,让师生拥有充分地获得感。

(三)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工作。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校园管控各项措施,筑牢学校疫情防控坚固防线。以创建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为抓手,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不发生责任性火灾事故、群体性事件,校园突发事件发案率同比下降。安全工作要责任全面落实、体系全面建立、风险全面化解、底线全面守住。一是完善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机制,落实落细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提高疫情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降低校园突发事件的发案率。三是完善校园安全检查和信息收集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校园安全稳定。重点任务是:1.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工作组织、机制和方案,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2.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安全工作体系,防止安全事故;3.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隐患排查,保障学生生命财产安全;4.加强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和危险化学品管理,确保无安全隐患;5.加强后勤服务安全检查,确保无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信息安全、交通安全、建筑安全等隐患问题;6.建立安全工作检查和评比常态化工作机制,评选安全先进。安全工作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早解决安全隐患,确保无安全事故,力争建成高水平平安校园。


全面推进高水平学校建设是2022年学院工作的主线,各单位各部门要将高水平学校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融入全年工作,列入重点项目,切实以高水平学校建设为抓手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落实年度重点工作,一是要明确目标。各单位各部门要依据职能,主动扛责,按照“三个高于”的标准设置年度工作的目标和指标;二是要落实责任。各单位各部门要将任务安排进计划,责任落实到人,大胆创新工作方法,积极落实工作举措。三是要抓好实施。各单位各部门要将工作项目化,瞄准目标,安排好进程,设置好节点,精心组织,按时完成,确保重点工作成效突出、成果显著。2022年学院的发展工作目标高、任务重,各项工作安排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全院上下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紧迫感推动重点任务落到实处,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