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引领 共同成长》系列报道一:打铁还需自身硬

发布者:葛晓娇发布时间:2017-08-17浏览次数:1241

      编者按:2015年10月,学院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两年多来,全院上下按照建设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整合教学资源、新建实验实训基地等各项创建工作,学院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自今日起,校园网将开设《示范引领 共同成长》系列报道,对创建示范性高职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报道,集中展示省示范建设各项成果。

《示范引领 共同成长》系列报道一:打铁还需自身硬

      专业调研、做讲座、审核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实训场室可行性……这个暑期,对于我院中德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而言,是个异常忙碌的假期。昨天上午,刚刚审核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团队主任韩树明教授就马不停蹄地赶往翰备机械部件(太仓)有限公司和通快医疗器械进行专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
      作为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韩树明告诉记者:下一步,他将带领团队成员对“双元制”培训师的教学理念、方法、设计等,进行改进和创新,使老师们更好地适用“双元制”的教学特点,更好地推广“双元制”。
      像这样的团队,在健雄学院还有很多。自2015年10月开始创建江苏省示范高职院校以来,我院加大力度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团队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走出去,学习国际先进经验   

      2016年12月,教师石彩华受学院委派,前往德国进行为期20天的学习及教学实践训练。回国后,石彩华结合自己的专业教学特点,积极探索行动导向教学。“在德国职业学校的课堂上,老师们不会准备过多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实验设施非常简单,老师大多会通过多样化、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采访中,石彩华不止一次地提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双元制”教育中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石彩华还在教学形式上动足脑筋。“在德国学校的教室里,有一个特殊的区域——学习岛,师生们可以在这个小岛上进行及时的互动和讨论。”于是,她在“双元制”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动态小组教学法,将一个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学习任务,进行跟踪指导,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任务完成率,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满足感。石彩华说:“我是一名普通老师,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技能外,还要注重提升他们在学习上的兴趣,这对高职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令她感到欣慰的是,通过一学期的实践,石彩华在泛雅课堂上收获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除了出国培训,学院还积极通过梯队培养来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据统计,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学院参加国培、省培的教师有142人;针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辅导员等不同层次教师,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实现了校本培训的全员覆盖。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学院还将“每人每年完成72学时继续教育”纳入个人年终考核和聘期考核当中,还与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合作共建了“健雄学院教师在线学习中心”,每年都会结合学院专业设置特点,增加新课,两年来共计上线课程200多门。截至目前,学院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占78%,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占86%,入选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6人,获评省“333”高层次人才5人次。

到企业去,培养优秀“双师”     

      今年暑假,对学院的部分专任教师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假期。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使教育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假期里有不少老师是在企业中度过的。
      俞国红老师是我院的一名有着近20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今年暑假,他被安排进学院的“双元师资培养工作站”——苏州麦卡软件有限公司参加实践锻炼。在谈及这次下企业锻炼的收获时,俞老师笑着说:“我是教电子商务专业的,这个专业不下企业还真不行,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在企业做了一个多月的商务数据分析工作,俞国红对自己未来的专业教学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高校专业教师而言,只有积极与企业对接,接触行业的最新动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才能使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院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学院至今已建立37个“双元师资培养工作站”,两年多来,仅下企业锻炼时间达半年以上的教师就有111人次。学院还修订完善了《学院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学院教师企业实践管理暂行办法》、《学院双元师资培养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学院任职资格量化指标体系(试行)》等制度,将教师下企业锻炼纳入聘期考核,形成了一整套长效激励机制。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学院正秉承这一理念,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文/葛晓娇 编审/何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