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院校史馆筹建办公室的同志在总结去年的工作时说,校史馆的筹备工作带给他们太多的感动,几代校友情牵母校激发了他们建好校史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快速推进校史馆建设。
校史馆建设是我院“五大工程”之一,筹建工作于去年5月正式启动。学院成立了校史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校史编辑委员会,从在职和退休教师中抽调了10多名教师,专职开展筹建工作。筹建之初,从建章立制着手,出台了《学院校史馆筹建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理清筹建工作思路,每月制定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每周召开工作例会,检查工作进度,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筹备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克服人员不熟、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等困难,开展调研和校友走访活动,把联系到的校友逐一登记、建档、分类,制定走访计划。半年多来,赴杭州、南京、上海等地走访了吴颐等近40名老校友、老同志,倾听老校友们对建设校史馆的意见和建议,并征集到了大量的图片、实物等珍贵文物。同时,多次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档案馆、太仓市档案馆等单位联系,调集有关学校或老校友的档案资料。
为了把校史馆建设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体现校史文化的一流的校史馆,校史馆工作人员外出参观学习黄炎培纪念馆、苏州大学博物馆、陶行知纪念馆等,领悟展馆设计理念,吸取其精华。还多次开展研讨活动,集各方专家的智慧,反复修改、优化建设方案。仅去年11月就召开三次研讨会,分专题研讨校史馆建设问题,还邀请了上海著名雕塑家章永浩商谈吴健雄雕塑设计事宜。
目前,制定了校史编写原则,完成了20万字的校史初稿;制定了校志编写原则,完成了10万字左右的校志初稿;制定了大事记编写原则,完成了15万字的大事记初稿;征集了一大批珍贵文物,启动了校史馆建筑改造和馆内设计工作。
校史馆筹建工作涌动着深深的校友情,校史馆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地被他们的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打动,这本身就是校史的珍贵篇章。在家乡建设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生前的愿望,多年来,她的侄子吴颐教授不顾年迈体弱当好学院顾问,为学院发展提出积极建议,在他病重期间,仍牵挂着校史馆建设。1953年毕业于原太仓师范学校的校友酆俊成退休前在江南造船厂工作,他是上海片区校友的积极分子,凡是母校有什么事都经过他联系,这次得知建校史馆,他主动参与,经他多方联系,了解到了原太仓师范学校在上海太仓路116弄和宁波路540号的两处办学点,并将多年来一直珍藏的校徽和一批珍贵照片、校友通讯录赠给校史馆。年逾花甲的老教师郎牧仑去年初患了一场大病,可是他全然不顾,天天来到校史筹备办公室上班,他发挥当年任太师办公室主任的优势,积极联系校友,并亲自参与撰写校史文稿。
校史馆建设在校友与母校之间,新老校友之间,在你我之间架起了一座座心心相依、血脉相通的桥梁,她将传承优秀的文明成果,推动学院迈上新的台阶。(文/何寿林 编审/朱雪良)
校史馆建设是我院“五大工程”之一,筹建工作于去年5月正式启动。学院成立了校史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校史编辑委员会,从在职和退休教师中抽调了10多名教师,专职开展筹建工作。筹建之初,从建章立制着手,出台了《学院校史馆筹建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理清筹建工作思路,每月制定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每周召开工作例会,检查工作进度,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筹备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克服人员不熟、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等困难,开展调研和校友走访活动,把联系到的校友逐一登记、建档、分类,制定走访计划。半年多来,赴杭州、南京、上海等地走访了吴颐等近40名老校友、老同志,倾听老校友们对建设校史馆的意见和建议,并征集到了大量的图片、实物等珍贵文物。同时,多次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档案馆、太仓市档案馆等单位联系,调集有关学校或老校友的档案资料。
为了把校史馆建设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体现校史文化的一流的校史馆,校史馆工作人员外出参观学习黄炎培纪念馆、苏州大学博物馆、陶行知纪念馆等,领悟展馆设计理念,吸取其精华。还多次开展研讨活动,集各方专家的智慧,反复修改、优化建设方案。仅去年11月就召开三次研讨会,分专题研讨校史馆建设问题,还邀请了上海著名雕塑家章永浩商谈吴健雄雕塑设计事宜。
目前,制定了校史编写原则,完成了20万字的校史初稿;制定了校志编写原则,完成了10万字左右的校志初稿;制定了大事记编写原则,完成了15万字的大事记初稿;征集了一大批珍贵文物,启动了校史馆建筑改造和馆内设计工作。
校史馆筹建工作涌动着深深的校友情,校史馆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地被他们的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打动,这本身就是校史的珍贵篇章。在家乡建设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生前的愿望,多年来,她的侄子吴颐教授不顾年迈体弱当好学院顾问,为学院发展提出积极建议,在他病重期间,仍牵挂着校史馆建设。1953年毕业于原太仓师范学校的校友酆俊成退休前在江南造船厂工作,他是上海片区校友的积极分子,凡是母校有什么事都经过他联系,这次得知建校史馆,他主动参与,经他多方联系,了解到了原太仓师范学校在上海太仓路116弄和宁波路540号的两处办学点,并将多年来一直珍藏的校徽和一批珍贵照片、校友通讯录赠给校史馆。年逾花甲的老教师郎牧仑去年初患了一场大病,可是他全然不顾,天天来到校史筹备办公室上班,他发挥当年任太师办公室主任的优势,积极联系校友,并亲自参与撰写校史文稿。
校史馆建设在校友与母校之间,新老校友之间,在你我之间架起了一座座心心相依、血脉相通的桥梁,她将传承优秀的文明成果,推动学院迈上新的台阶。(文/何寿林 编审/朱雪良)